CFI研修班理论篇、风控篇: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
为促进广东省供应链金融体系规范健康发展,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普及供应链金融相关知识,2020年4月-5月,由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深圳市先行供应链金融研究院承办,银雁科技服务集团支持,启动广东省2020年供应链金融领军人才培养计划(CFI)研修班。
此次研修班面向全省各地级以上市金融局(办)、中央驻粤金融监管部门各分支机构及其他供应链金融相关单位举办。
研修班第一期课程于2020年4月9日-2020年4月13日以线上直播形式开展。
2020年4月11日,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首席顾问建东、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张春艳为学员开启理论篇、风控篇课程。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意义和模式
——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协会首席顾问 建东
课程伊始,建东总提到近期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推出的《监管沙盒”推进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指出该方案战略高度高、创新思维强、市场化意识强、体系化安排到位。
建东总从平台的基本概念、基本任务、基本功能、主要产品、技术支持、风险控制、平台类型几方面对课程进行讲解。
一、基本概念
基于对供应链、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基本概念的讲解,建东总提出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即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是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横向跨界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建东总强调了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的公正性、独立性和专业性,并指出,平台要做的是基于市场现状,提供或创造增量和均衡价值。
二、平台的基本任务
平台的愿景:第一,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激发供应链金融市场主体活力,完善供应链金融体系;第二,提供成本相对较低、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打造供应链金融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平台要解决的需求:第一,改善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资源配置的互动关系;第二,促进供应链金融形成多边内在约束,形成利益相关、风险可控、跨界共赢的金融生态圈;第三,实现产业协同、金融改革和科技应用创新。
实现路径:基于《监管沙盒”推进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的指导,建东总罗列了主要的平台建设机制,认为区域整体设计运维模式、数据平台主导模式能更好的实现公共服务职能,并强调建立供应链金融激励扶持机制的重要性。
三、平台的基本功能
跨界整合功能:包括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业务前台服务(以银行为主)、提供信息窗口和撮合对接服务(以核心制造业企业为主)、为融资项目提供管理服务(以核心物流企业为主)、打造供应链闭合生态圈(以专项基金为主)。
职能性服务:第一,提供数据确权、主权保护、数据分析、项目登记/托管等辅助管理服务;第二,实现第三方物权认证;第三,实现贸易金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进行穿透式监管;第四,逐步形成关联企业的数字信用和数字资产,建立企业数字信用层级和黑白名单。
政策性服务:努力成为政策要素对接市场的窗口,推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化、专业化发展。
四、主要产品
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产品分为交易类产品和服务类产品,交易类产品包括:贷款融资、组合/关联投资、固收产品;服务类产品指平台提供的挂牌审核、方案设计、信息披露等专项服务。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的产品是平台的收入来源。
五、技术支持
建东总对于支持平台的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量子通信技术进行介绍,强调了区块链分布式数据、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的基本特点,并对区块链的分类进行讲解。
建东总指出,平台的技术应用取决于现实的服务要求,从目前应用场景来看,联盟区块链是最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产业关系,促进实体企业发展的最佳技术选择。
六、风险控制
政策风险:建东总罗列了为平台提供决策依据的相关政策和适用法律法规,并总结了平台的合规性要点。
市场风险:平台的市场风险包括制度漏洞、操作风险、技术风险、恶意欺诈/内外勾结/利益输送。建东总强调制度的完善难以一蹴而就,需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认识高度下,不断总结学习,加以逐步改进。并指出恶意欺诈/内外勾结/利益输送是最核心的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激励和责任教育相结合,强化团队专业化能力,鼓励尽职勤勉的工作态度。
七、平台类型
建东总对当前市场中主要的平台进行了简要介绍。
对于平台的搭建,建东总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坚持市场化,提供综合性供应链金融服务;第二,需要通过政策扶持、专业化服务、导入增量资本优化整合供应链各类资源;第三,应用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第四,坚持规范性创新。
最后,建东总提出,希望供应链金融产业链中各参与主体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好广东省金融局和各政府部门的支持政策,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
——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 张春艳
张春艳律师从供应链金融概要、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供应链金融常见形态风险剖析、科技风控四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
一、供应链金融概要
课程伊始,张春艳律师提出,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群体大、融资难,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之间交易的金融活动,其核心价值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张春艳律师指出,供应链金融核心竞争力在于风险管控能力。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与防控
张春艳律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定义、风险的来源,以及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定义与特征、存在点、把控原则进行详细讲解。
基于多年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案例实践经验,张春艳律师指出,供应链金融常见的骗局主要有:虚构交易、重复质押、自保融资、移花接木(实际资金用途与融资用途不相符)、三套(套利、套汇、套税)行为等。
在风控原则方面,张春艳律师指出,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贸易交易产生的融资,其风控原则和传统金融风控有较大差别。供应链金融的风控原则有:合法合规性原则、贸易真实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效益型原则。
张春艳律师认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应主要从六方面把控:第一,业务闭合化,即所有业务的设计和开展应能形成闭环;第二,管理垂直化:明确责任、明确流程、各部门相互制衡,实现全员风控;第三,交易信息化,即:及时获取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关数据;第四,收入自偿化,即费用、风险在确定的收益中能够被覆盖;第五,风险结构化,即使用各种风控手段组合化解风险;第六,去中心化,即风险管控覆盖业务全链条。张春艳律师指出,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重点在于客户优选、动态监控、四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受控、信息数据化。
三、供应链金融常见形态风险剖析
应收账款融资:高发风险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法律风险。风控重点主要在于核查基础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多维度评估债务人资信状况。张春艳律师还对应收账款融资的两项常见业务——保理和质押的业务模式进行讲解,并对典型的风险案例进行分析。
存货融资:高发风险为算不清(存货数量难以核对)、看不住(货物能否安全看管)、甩不掉(货物是否能顺利转让)。风控重点在于:货物选择、价格波动预警、货物监管。同时,张春艳律师对存货融资两种主要业务模式——动产质押和仓单质押进行讲解,并对典型的风险案例进行分析。
保兑仓融资(预付款融资):张春艳律师对保税仓融资的业务模式进行讲解,并指出其高发风险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风险防控重点在于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价格预警、货物选择、货物的监管。
四、科技风控
张春艳律师表示,借助科技手段可以有效识别供应链金融风险,并对当前主要的科技手段进行讲解。
大数据:包括央行征信报告、司法信息、公安信息、信用卡信息、航旅信息、社交信息、运营商信息、网贷黑名单等。张春艳律师提示,使用大数据信息应注意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时效滞后性问题。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包括资产确权、资产交易、溯源、留证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信任风险,提高支付、交易、结算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自动化水平,实现永久审计跟踪。但张春艳律师认为,区块链技术不能解决道德风险和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相对成熟,可有效解决动产重复质押、虚开仓单、重复开单问题。
最后,张春艳律师表示,供应链生态圈各参与主体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提高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可控性,促进供应链金融健康发展。
本次课程共获得约2200人次在线参与,学员收获丰厚。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能帮助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了解供应链金融知识、树立合规化意识、防控供应链金融风险,共同推进供应链金融专业化、健康化发展。